我与这片热土的纽带——为团场地名普查贡献力量兵团农场的连队,曾经只有番号,缺乏生动的地方名称。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变,连队们纷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名。我亲身经历了其中的变化,那是在年,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和沙湾县的地名普查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工作。当时,我在农八师团武装部任职,有幸参与了这次普查的全程。
在普查过程中,我和团基建科的技术干部郭徽被指派专门负责全团的地名普查工作。我主要负责文字材料的搜集、整理和编写,而郭徽则负责绘制地名图表。我们的工作虽然分工明确,但目标一致,那就是为团场的地名普查贡献我们的力量。
团场位于石河子市以西约公里,沙湾县以北近80公里,与奎屯市和克拉玛依市相邻。在开展地名普查时,我们发现团场盛产的烧酒以其独特的“红光”商标远销南北疆,这一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灵感。于是,团场场部被赋予了“红光镇”这一充满活力的地名。
在普查过程中,我还遇到了许多有趣的场景。例如,在3连的土路上,我偶然瞥见了几排挺拔的白杨树,它们一直延伸到二支渠配水站,构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这一发现让我灵光一闪,3连的地名“小杨庄”由此诞生。当我将这一提议提交给3连的领导和职工代表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同样地,在5连我也发现了几座巨大的圆形古代堡垒——那是上世纪60年代连队职工为储存粮食而修建的“碉堡”粮仓。这些地标建筑物让我眼前一亮,于是连队暂定名为“圆堡村”。当我征求连队干部职工的意见时,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地名既形象又富有特色,叫起来朗朗上口。
经过大半年的辛勤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团地名普查的文字材料,而郭徽绘制的地名图也精确无误地按时完成。经过上级的严格审查后,我们的地名普查资料和图表获得了批准。从此,在农八师石河子市和沙湾县的地名图上,红光镇这个正式地名得以正式使用,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兵团已迎来了它的70周年庆典。回首当年,我参与团场地名普查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时的艰辛与付出,如今已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然而,不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我们为团场精心修定的地名,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与骄傲。